打破欧洲典范
1978年在北京和上海巡迴舉辦的《法國十九世紀農村風景畫展覽》是歐洲繪畫在當代中國的首次展出。隨後,大量來自歐洲和美國的藝術出版物和展覽被引進到中國。在這一時代浪潮下,許多中國青年藝術家開始被這些異域文化藝術的魅力所吸引。
新穎前衛的藝術試驗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蓬勃發展,與之相隨的是中國藝術家們取材於各自所選的西方和東方影響要素,掀起了一股顛覆歐洲古典繪畫的潮流。無論是運用新風格、新材料,還是將畫面中心人物置換為獨創的特色形象,抑或重新構建一個整體場景,中國藝術家在改編創作時的解構與重塑大多隱含了一絲諷喻意味。例如,邱黯雄的裝置作品《懷疑者》將雅克-路易·大衛的畫作《馬拉之死》中的悲劇人物替換為一隻穿著浴袍的黑猩猩。周鐵海在創作中把香煙吉祥物形象「喬·駱駝」融入了讓·奧古斯特·多米尼克·安格爾、雅克伯·帕爾馬、彼得·保羅·魯本斯的畫作之中。岳敏君用獨創的粉色大笑男人形象改造了迪亞哥·維拉斯奎茲的畫作《宮娥》中的主要人物。相比之下,劉煒對文森特·梵高的畫作《郵遞員約瑟夫·魯林的肖像》的重塑是一種相對認真的再現。